首页 儋州 正文

儋州:旅游、扶贫相结合,计划3年建6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

一串串黄皮果,挂在枝叶间分外惹眼。

在儋州市大成镇南吉村,尽管距离黄皮果成熟还有一段时间,但该村黄皮合作社负责人符在明已经忙碌起来。“这段时间,每天我都会接到游客或经销商预订黄皮、黄皮鸡的电话。”符在明说,特别是该村拥有300年树龄的“黄皮王”,近年来人气持续高涨,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在儋州,像南吉村这样的乡村旅游景点还有很多。据统计,该市85%的旅游资源在乡村,越来越多农民端起了乡村游 “金饭碗”。

据了解,早在2014年儋州便推出了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整合提升乡村游、森林游、自驾游、体验游等新业态。儋州乡村游,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85%的旅游资源蕴藏于乡村

5月27日至30日,2017年(第五届)海南乡村旅游文化节将在儋州举行,越来越多的乡村景点掀起“红盖头”……盘点儋州乡村旅游资源,无论是人文类,还是自然类,都有独到之处。

古老村落焕发全新魅力。那大镇屋基村的符南进、符那宽兄弟,在明朝初年战功卓著,分别被朝廷敕封为“威武将军”和“嘉应将军”。如今,这个“将军村”因数万只鹭鸶被誉为“鹭鸶天堂”,种植数百亩玫瑰而被称为“玫瑰天堂”。来自江苏的游客窦于杰说:“古韵与新景交汇,传统与浪漫并存,屋基村值得一游。”

红色文化兼具绿色文明。起伏的山岭,参天的古木,清澈的流水……漫步在那大镇江茂村,世外桃源般的环境令人陶醉。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多次遭遇战火。在江茂村战斗过的潘江汉将军,1983年重回该村时回忆:“江茂村户户是‘堡垒’,人人皆‘战士’。”

松涛东岸挥洒民俗风情。碧波荡漾的松涛天湖东岸,有苗族群众聚居的马岭排村。该村种植蓝靛,传承蜡染技术。村民们的披肩、青色衣服上的花边、圆顶帽沿的流苏,无不体现出高超的刺绣技艺。在饮食上,苗族群众制作的“五色饭”,色香味俱全。

2014年1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专家实地调研后,撰写的《儋州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指出:儋州85%的旅游资源分布在乡村,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该市拥有江、河、湖、海、山、泉,景观立体动人。

布局“一心两带三片区”

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儋州,怎样实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儋州市旅游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儋州乡村旅游努力方向为,着眼全域旅游,着力形成“一心、两带、三片区”格局。

“一心”,即做强中和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包括以东坡文化旅游区为中心及中和镇域等,建设儋州乡村游对外宣传窗口和游客集散、咨询服务、旅游信息、旅游营销、综合管理中心。

“两带”:一是环湖国际生态乡村旅游度假带。在环松涛天湖区域,重点开发养生度假、野奢体验、原生态野营基地和山乡水寨度假村、精品农家乐、特色渔家乐。二是滨海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带。在200多公里滨海区域,实施自驾车营地、养生度假基地、休闲度假地产、海钓大本营、游艇码头、时尚运动等高端特色项目。

“三片区”:东南部生态养生度假片区,结合原生态环境设计多元化乡村旅游路线;中部观光休闲农业片区,建设一批特色农庄、农事体验基地;西北部滨海民俗风情体验区,打造“奇异的火山岩海岸、高端滨海休闲运动度假地”,并构建“儋州调声民俗体验综合体”。

这样的格局源于明确的定位。

经专家评审通过的《儋州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确定总体定位为,“以养生度假为特色的全国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第三代乡村旅游引航者”;形象定位为“新西岸,更海南”。

计划3年建6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

在实施乡村旅游项目中,儋州将旅游、扶贫相结合。据该市扶贫办统计,2016年,儋州投入3187万元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直接惠及贫困户173户781人。

儋州乡村旅游业差异化越发明显。该市预算,2017年投资6150万元,重点打造6个各具特色的“五星级美丽乡村”:兰洋镇南罗村,发展葡萄产业并开展体验活动;木棠镇铁匠村,建设旅游工艺品村、特色旅游村;峨蔓镇细沙村,依托火山海岸资源和人文景观,发展休闲渔业;大成镇新营村,打造田园生活体验村;和庆镇美万村,打造名村农庄、热带百果园采摘基地、互联网基层党建示范村;那大镇江茂村,以红色文化为灵魂,以军旅体验为特色,带动休闲农业发展。

未来的儋州乡村旅游业会走得更远。根据儋州市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全市16个镇每年建成1至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到2019年底建成不少于62个。同时,该市还加快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民宿示范村和美丽乡村休闲旅游度假景区。(记者:易宗平,通讯员:李珂;来源:海南日报。)

责任编辑: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