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亭拓路贫困区公共文化服务 让“孤岛”资源活起来
在保亭县农家书屋,小学生很放松地在阅读。郑海鸥 摄
在保亭县图书馆,市民悠闲地阅读。郑海鸥 摄
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基础薄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起点低、欠账多,在设施建设、管理运行、人才队伍、服务效能等多方面,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仍在持续扩大。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已经成为多地脱贫攻坚的“短板”。
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属于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面对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设施落后、队伍薄弱、城乡落差等突出问题,保亭开展了设施标准化建设、图书馆总分馆、统一招聘文化管理员和数字远程服务等一系列有益探索。
各级馆舍不再 “单打独斗”
1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 9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长10米、宽5米、高0.8米的简易戏台,一套广播器材,一套含1套篮球架、2个乒乓球台、1套体育健身器材在内的体育设施器材……“屋子不很大,但能看书、能上网、能听讲座,感觉很好。”在三道镇三弓村委会文化活动室,村民连连称赞。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起点低、欠账多、体系化程度不高,是贫困地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广大贫困地区,设施简陋、不达标的问题普遍存在:乡镇文化站基本就是一间多部门共用的办公用房,村级文化设施基本处于空缺状态,仅有的农家书屋也状况堪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社科院研究院巫志南说。对于贫困地区来讲,最先要解答的问题就是“补旧账”。
保亭县城和全县9个乡镇的文化设施建设都已达标。然而,如果只把重点放在县城和乡镇,那里的文化设施建得再好,却无法保障更基层的村民的文化需求。“保亭县有的乡镇下有十几个村,稍远的村距离乡镇中心要15公里山路。如果让村民翻山越岭来看本书、跳支舞、参加个文化活动,很不方便,也极不现实。”要让公共文化服务真正实现城乡均等,摆在保亭县文体局局长吴凌云眼前的首要问题,就是进一步完善村里的文化设施。
于是,保亭率先在全省建设完成村级文体活动室,全县60个村全覆盖,2016年开始按“七个一标准”升级建设了9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今年将实现“七个一”标准的全覆盖。
然而,设施建设还只能算是公共文化服务开展的第一步,如果仅仅“建”,“管”和“用”没有跟上,效能依然只能处于低水平。巫志南表示,“全国多地的图书馆、文化馆等县级骨干公共文化机构基本仅限于场地设施服务,自身‘单打独斗’,与镇、村关系不大,区域统筹规划、资源支持、业务指导等都没有开展。出现的最明显、最让人诟病的问题就是农家书屋书籍陈旧、服务缺位。”
保亭积极构建了县域的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以县图书馆、文化馆为总馆,乡镇文化站为分馆,村级(社区)文化室、农家书屋为流通服务点,从而将独立、分散、“孤岛”的资源连接起来、流转起来、输送下去。
“2010年,村里农家书屋只有一个书架的书,书籍也没什么更新。村民想来看新书,我们真的满足不了。”在新政镇毛文村农家书屋,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协管员黄克云谈起之前农家书屋的状况,一脸遗憾,不过现在好了,“2015年新建文化活动中心以后,图书每3个月都会更新400—600册,WiFi能免费下载电子书。另外,在全县借的书,都可以在这里归还。有了这些好的服务,安静的农家书屋一下就热闹了。”
“每年每村我们还提供2000元购书经费,村民可以根据我们提供的书目选择。这一系列举措可算是激活了全县的农家书屋。”保亭县文体局党组成员王民颇有成就感。
文化管理员心里“门儿清”
新政镇文化站文化管理员黄志勇爱好摄影,到岗不过一年,他对镇里的情况可谓“门儿清”,谈起目前镇里、村里文化服务还存在的问题,他毫不避讳,说起建议,他也侃侃而谈。
记者在保亭县多个乡镇采访,一群年轻、了解情况、有想法、思路清晰的人让人印象深刻。他们都是大学毕业刚一年、统一招聘的乡镇文化站文化管理员。
“都说搞文化的核心在人。作为贫困县,保亭的公共文化专业人才缺口较大。而现有基层文化机构人员存在不专业、不专岗、不专心等现象,影响了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王民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多年来保亭基层文化从业人员的来源复杂,缺乏一种准入机制。上岗之后,也大多缺乏系统、全面的工作和业务培训,专业素质不高、知识结构老化、实际工作能力不强成了老大难问题。问题不解决,人员不给力,文化事业肯定没法办好。”
巫志南指出,我国现行状况下,虽然名义上各乡镇文化站有2名编制内工作人员、村有1名文化管理员,但基本没有形成实质意义的公共文化队伍,一人兼多职、有人不在岗还比较普遍。
为了解决基层的人才问题,保亭探索出了一套“县聘县管、乡村使用”的用人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配置基层文化队伍。“按照这个原则,我们派下去的人员就要专职负责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如果乡镇、村里有其他工作需要配合,也不得擅自开展,必须征得县里同意。”吴凌云说,县里平时也会不定期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巡查,年底进行考核,建、管、用结合保障基层文化服务的专职、专业、专心。绝对不能耽误了文化服务的本职工作。“此外,全县还聘用了60名农村文化协管员,进一步充实了基层文化队伍。”
看到这群大学生的工作卓有成效,吴凌云心里却有些打鼓,“他们的工资待遇与同龄人来讲,还是较低。难免会存在留不住人才的现象。我们希望能有专项资金支持鼓励大学生到乡镇、农村从事文化工作。此外,专项培训也不可或缺,让他们在最基层的岗位上也能时刻充电、学习、进步。”
文艺培训不用“跑断腿”
4月15日,保亭县文化馆“中央课堂”,舞蹈老师修静华为县里的20名拉丁舞爱好者进行了一次拉丁舞培训。有意思的是,这一培训还通过互联网延伸到了响水镇、加茂镇等其他9个乡镇,45名乡镇文艺骨干跟着老师的示范,也实时学到了拉丁舞的基本动作。
“保亭县位于海南省南部内陆五指山南麓,整体处于丘陵、高山地带,对于那些在高地、林地散居的群众,固定的文化设施无法覆盖。交通不便也为流动服务的开展带来困难。”吴凌云说,我们就“反弹琵琶”,将数字设施、远程服务纳入了工作重点,“目前最大的成果是建起了以县文化馆为总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数字化‘中央课堂’为核心的基层文化艺术服务体系,全县乡镇文化站与县文化馆能互联互通、同步开展艺术培训辅导。”
现年40岁的黄春连是响水镇的舞蹈骨干,组织了30多个村民的舞蹈队。“之前学习新舞蹈必须跑到县文化馆,一来一回还是比较折腾。现在只用到镇里文化站,就能同步向县文化馆老师学习,真是很方便。比起在网上学,县里的老师更熟悉,指导也更有针对性。”黄春连经常来参加远程培训,学习黎族、苗族舞蹈和广场舞,然后将学到的东西再教给更多村民。
“原来老师下乡辅导可谓‘跑断腿’,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交通等成本。村民都来县里培训,成本一算也不小。”县文化馆馆长黄呈说,“现在组织培训,我们基本只需要线上线下各渠道发布培训信息就行。极大地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效率。”
但是,由于贫困地区网络带宽等基础设施落后,给“中央课堂”的效能发挥带来了一些限制。“网速有时候会出现问题,导致画面传输的效果比较差。”响水镇文化站文化管理员黄晓霜略有遗憾地说,“村民反映的更大问题是不能和老师进行实时沟通和互动,完全是你教我学的单向传输。这实际上让培训不是特别有效,尤其对于缺乏文艺基础的普通村民来讲,学起来就太难了。”
保亭县文体局通过政府购买,由苏州科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搭建“中央课堂”,公司技术副总监吴涛表示,“就像高速公路太窄,车多了容易堵车一样。由于网速的限制,现在远程培训只能‘通’,但难以彼此互动。”
吴凌云说,下一步,期待国家继续加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后的巩固提升期扶持力度,“让我们有能力协调各部门改善基础设施,提升远程课堂的效能,也让我们把互联网信息的服务手臂进一步向农村延伸。”(作者:郑海鸥;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朱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