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定安 正文

小粽子 大产业

摘要:近年来,“海南三大名粽”之一的定安粽凭借独特的制作工艺与高行业标准,市场份额逐年扩大。

定安粽子

新华丝路网海口7月11日电(江涛) 海南省定安县拥有600余年的制粽历史。古城深巷,炊烟袅袅,粽香四溢,沁人心脾,这是定安人对粽子的特有记忆。近年来,“海南三大名粽”之一的定安粽凭借独特的制作工艺与高行业标准,市场份额逐年扩大。定安县紧抓“端午食粽”这一契机,借势发展美食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食”为媒,助推旅游休闲产业发展;以绿色农业促红色、古色文化传承;把“美食节”变成全民盛会,凝聚脱贫致富向心力。

中国经济信息社经济分析师调研认为,定安县明确发展方向,擦亮美食名牌,以粽为媒,串起区域内点状旅游资源,融入海南省全域旅游大局,以粽富农,辐射带动周边农民脱贫致富等经验值得借鉴。

“小粽子”放出千年古城发展新动能

定安的地名,取“境地安定,黎庶安宁”,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到秦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定安古城(今定城镇)自明代以来一直是定安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08年,定城镇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这里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底蕴丰厚,自然物产富庶。近年来定安县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崛起”,不断破解产业发展落后的难题,地道优势美食、淳厚的人文历史、和谐的乡风民情等放出的新动能有效地推动了定安的发展。

定安人对粽子情有独钟,有定安人的地方就有定安粽。数据显示,2010年定安县全年销售粽子总量近100万个,2017年这一数据涨了18倍,年销售量达到1800万个,销售额2.6亿元。全县粽子企业84家,每家平均吸纳100名农民工,日产粽子2万个。产业壮大带来的是农民增收。定安县粽子协会会长王沸建算了一笔账:农民工包一个粽子的工钱7毛钱,旺季时每人平均能包四五百个粽子,这样下来,一个月能赚近万元。定安大部分粽子工厂吸纳当地困难户打工。以雷鸣镇为例,雷鸣镇通过此模式已成功解决了百余名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一个个精致的定安粽包好之后,越飘越远,飘到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市民的餐桌,端午节期间几度脱销。定安县通过立体化销售,定安粽凭借高品质入选动车、飞机和博鳌亚洲论坛年会食品。今年在海口展销会短短四天,达成签约销售和现场销售金额1420万元,其中签约销售金额1100万元,展销期间现场销售金额320万元。

这其中,很多人看上的是“富硒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的美誉。而“富硒”二字更是定安粽子的招牌,定安县拥有近600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地,富硒稻米、粽叶、红泥富硒鸭蛋在这里生根发芽,成为定安粽的金牌元素。从种植到养殖再到生产,定安已建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

以挖掘文化内涵为中心推动“文旅农融合”

定安的文化底蕴、历史地位在海南省内属于独一无二的。定安拥有建于明代的古城、“文道仙”底蕴丰富的文笔峰、23年红旗不倒的母瑞山红色文化以及端午节、军坡节等传统习俗。定安县近年来紧抓文化核心,制造核心卖点。

打造首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粽子。2014年定安粽子通过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以及塑造品牌效应等机制,成为海南省首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粽子,畅销岛内外。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定安县的“匠心制粽”。王沸健说,“定安粽能够在市场上杀出重围,主要靠原料和手艺取胜。”首先,采用富硒大米和富硒红泥腌制的咸鸭蛋黄为主原料,此外定安粽所采用的粽叶大多来自定安南部火山岩地区的野生粽叶,而所用黑猪肉则为品质上乘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定安黑猪。选材的严格确保了其独一无二的口味。其次是考究的包粽手艺:“三横三粽”的捆绑方式是雷打不动的规定,这样蒸煮出来的粽子才不会松散。

“原生态无添加,秘制佐料,柴火慢煮,精心包装,定安粽子讲究的是细节。”新泰来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会明说。

此外定安粽字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定安县委县政府的提前谋划。定安县书记陈军说,定安县曾连续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帮助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书。与此同时,定安县趁热打铁,2011年迅速成立粽子协会,通过协会来实现技术交流、市场统筹、确保食品安全、建立统一的价格机制。

“随着粽子产量的不断提升,行业规范也随之提升,粽子协会正在做长远的规划,包含产业走向、市场定位以及技术采用等综合规划。”谈到未来,王沸建信心满满。

节庆游擦亮城市名牌。定安县传统民俗与中华传统节日息息相关,近年来,定安以“端午节食粽子”为重要抓手,通过在端午节期间策划节庆游活动逐渐打出城市品牌。定安连续多年举办“定安端午文化美食节”,且参与人数越来越多。2018年,海南(定安)端午美食文化节共策划了13项活动,紧紧围绕“原汁原味”生态文明理念策划了一系列美食、文化和旅游主题活动,呈现出九大亮点,即突出体验式休闲游、星空露营赏湖、网红画咖进工坊、感恩亲情游、举办鸭饭节、定安粽子到我家、名优产品评比、龙舟竞渡以及打造美食民俗文化街等。

定安县商务局局长柯敏介绍,通过积极推动文旅农融合模式,定安农产品的销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随着跨界融合的不断深化,定安粽子原料产地——万亩洋田、亚洲榕树王、天池富硒农产品公园等景区形象力逐渐提升,提升了定安“千年古城”的品牌价值。

加强规划 促进产业融合

加强规划,深入融入海南全域旅游大局。定安县处于琼北一小时旅游经济圈内,作为海口的后花园,起到中心城区外溢,贯通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作用。定安县副县长张茜表示,发展特色旅游项目,打造全域旅游产品是海南各区域的优先发展战略,这对于提升当地的文旅产业发展,带动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定安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非常愿意在全域旅游发展领域大有作为。

定安县旅游资源丰富,分布相对均衡,呈“大分散,小集中”的格局,有很好的全域旅游基础。2015年,定安县制定《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文化旅游的土地政策、财政政策以及基础建设列出了明确的支持方式。2016年定安县印发《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统筹谋划定点景点景区、风情小镇、美丽乡村资源,集点、连线、会面,打造康养示范点、红色旅游示范点、形成“全县处处是美景”。2017年引进“外脑”,邀请市场化的旅游规划公司对定安全域旅游发展做了详细的规划,并组织专家评审组,严格审议,提出相应建议。

盘活旅游景区,深度开发文化资源。定安县文化资源家底丰厚,但随着近些年的旅游业发展,并未实现真正的龙头产品,定安古城辉煌难以延续、小而散的景区串联程度不高,为此,建议定安深挖文化资源,盘活区域内景观。可在古城重修、增加业态、 激活“两廊六点,五镇八村”的规划上下功夫,将定安发展为海南文化旅游的高地。

责任编辑:杨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