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澄迈 正文

澄迈引人才驱动发展——多措并举扶持大学生返乡创业 引候鸟型人才高学历人才落户

时针刚刚指向早上6时,黄永绩便起身拿上小桶、哼起小调,去饵料场抽取轮虫,再沿着各个鱼塘喂鱼苗……回到家乡澄迈县大丰镇虎头村创业5年来,这些动作黄永绩几乎每天都重复,但今天他的脚步尤为轻快,因为第一批投入池中的澳洲银鲈已经育苗成功了。

得益于澄迈县实施以项目引人才,以人才驱动发展的措施,黄永绩的事业开始蒸蒸日上。

资金扶持 累计投622万元扶持大学生返乡创业

“澳洲银鲈的鱼苗病害少,每尾收购价高达2.5元,但受制于水体等因素,目前我省培育的鱼卵成苗率多在10%左右。”黄永绩笑着告诉记者,由于自家鱼塘属咸淡水交汇处,水体所含微生物种类丰富,这一批他购进的100万颗鱼卵最终共育出60多万尾鱼苗,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虽然眼下形势乐观,黄永绩仍忘不了去年因恶劣天气、病害多发,导致许多养殖户的鱼塘遭遇绝产,自己也未能幸免,“还好澄迈县政府及时送来了8万元扶持奖励资金,并组织我们返乡创业大学生交流学习,我才能重振旗鼓。”

黄永绩的情况并非个例。2013年以来,澄迈县每年安排400万元,用于对返乡创业大学生进行指导培训和资助奖励等。截至今年4月,澄迈县已在该项目累计投入622万元,共扶持了154名大学生返乡创业,带动解决就业近3000人。其中,有28名返乡大学生注册了自主品牌,涵盖无籽蜜柚、福橙、咖啡等多项特色产业。2016年,随着“双驱”基金的设立,澄迈还每年将整合投入1亿元资金,用于支持人才和创新项目建设等。

如今,在黄永绩的帮助下,周边养殖户每年平均可获得20万元收入。

创新方式 各类人才可不变身份为澄迈谋发展

在吸引人才上,澄迈还不断创新方式,支持各类人才以技术顾问等形式,不变身份、不转档案地来到澄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刘迪博士就是其中一员,她同时兼任澄迈县桥头地瓜研究所研究员,为农户们开设农科农技培训班,并帮助地瓜种植户研发推广了新的脱毒苗。“使用这种脱毒苗进行种植,对去除地瓜植株体内的病毒、提高亩产都很有帮助。”刘迪说。

澄迈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炎瑃介绍,结合该县的人才驱动发展战略,澄迈及时理清工作思路,根据引才项目的轻重缓急进行了安排部署,对县里紧缺的相关人才“专事专办”,立足具体项目让引才走向“刚柔并济”。

多措并举 引候鸟型人才高学历人才落户

据统计,每年在澄迈县居住、旅游度假和进行短期劳务输入的“候鸟”约有5万人,如何让他们发挥余热、献才献智已被纳入引才工作的重点内容。为此,澄迈去年通过设立候鸟人才工作联络站、候鸟党支部,举办座谈会及牵手民间团体等方式,累计联系对接“候鸟型”人才(团队)200余名(个),其中高层次“候鸟型”人才占到147名。

记者了解到,针对“带土移植”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澄迈也专门实施了多项人才激励措施。仅在去年,澄迈便安排480万元资金用于各类人才补贴及扶持,其中对企业引入的17名具备博士学历、正高职称的高端人才进行每月2000元的生活补贴,并依据政策完成企业落户人才40名。(见习记者 陈卓斌、海南日报记者 程范淦、特约记者 陈超;来源:海南日报)

责编:曾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