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陵水:供给侧改革新招频出 现代农业转型提速
新华丝路网海口5月15日电 (叶文华)行走在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光坡镇武山村,一幢幢新房子随处可见,这种房子被当地人笑称为“圣女果楼”。当地果农介绍,这主要受益于陵水圣女果品牌化建设。
近年来,传统农业大县陵水多举措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三次产业比重由2011年的44.6:17.7:37.7调整为2016年的32.7:19.3:48,产业结构愈加优化。中国经济信息社经济分析师在调研中发现,陵水通过标准化引导种植,为特色产品打造品牌,把游客引入田里,将数据输入“云端”,促成果就地转化等一系列组合拳,推动了本地农业转型升级,传统农业正在快步向现代农业转变。
海南陵水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里沿着吊蔓生长的黄灯笼辣椒
——供给侧改革打出组合拳 圣女果成陵水农业金字招牌
2017年,“农业供给侧改革”引发各界关注,开年中央一号文件便聚焦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出包括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强化科技创新驱动等内容,对新一年农业农村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陵水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推动调整种植结构,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推广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工作,在全县持续推动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几年我们实际已经将供给侧改革的思想融入到了全县农业的发展中。陵水就是要打造好圣女果这张王牌,通过品牌化建设和标准化生产,实现农业转型升级,最终实现惠民。”陵水县副县长黄聪表示。
4月底刚忙完今年圣女果采摘的武山村村民许国红悠闲的坐在自家老房子里,与低矮的老房子相对的是一栋去年新盖的两层小楼,楼的主体已经完工,楼面和楼内还未进行装修。“我今年下半年就准备进行最后的装修,估计年底就能住了。”许国红谈起新房难掩兴奋。“今年种植圣女果效益好,扣除成本后,还能净赚近9万元。”作为当地的圣女果种植大户,许国红是陵水践行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众多受益农户之一。
据介绍,陵水县紧紧依托圣女果产业,制定“一县一业、一镇一品”的发展规划,通过做大做精圣女果优势产业,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陵水主要采取了以下举措: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据介绍,陵水的种植结构已经由几年前的种植水稻为主,调整为现在以水稻、圣女果并重的种植结构。全县圣女果种植面积逾8万亩,产值25亿,平均每亩纯利润可达2万元,成为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推广标准化生产。陵水大力推行圣女果标准化种植技术、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当地的圣女果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去年通过专家验收,形成与欧盟GAP标准接轨的圣女果标准化种植示范体系。自2015年开始建设实施1800亩光坡圣女果GAP标准化示范基地以来,示范区的圣女果生产供应链实施全过程科学规范的操作,整个示范基地的面积现已扩大到近5000亩。
持续加强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提升了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形象,增强了品牌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目前,“陵水圣女果”已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评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县农产品注册商标数量达55个,获省著名商标农产品的3个,打造出陵水光坡圣女果和鲁宏荔枝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陵水还通过农旅结合的方式,连续三年举行圣女果采摘节,将游客请进田里,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强化农产品品牌效应。
——龙头园区建设带动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
近年来,陵水鼓励以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业发展,出现了一批集科研、培训、加工、储运、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目前陵水已有海南陵水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陵水广陵南繁科技产业园、陵水鲁宏荔枝农业示范基地等4家示范基地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依托这些现代农业园的建设和带动效应,陵水农业快步迈向现代农业。
在位于陵水县英州镇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逾5000亩的土地内分布着17座现代化的智慧果蔬工场,每一座智慧果蔬工场,都是现代科技与古老农业精准结合的产物。走入荷兰模式的智能化果蔬工场,这里的西瓜采用基质栽培,中央控制室里的程序能准确的通过数据传导,计算出每一株瓜苗所需的水和营养,自动水肥控制系统会根据指令对瓜苗进行精准化的滴灌。与传统西瓜不同,这里栽培的美月西瓜沿着吊蔓向上垂直生长,每株瓜苗能长到6-7米高。
“基地就是以科技+工业的理念来发展农业,我们通过创新生态立体栽培模式,显著提高了农业设施的周年利用率和单位面积的空间利用率,能变一亩地为五亩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负责人、海南润达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宝尤介绍说。
据介绍,该基地正在规划现代果蔬工场的“百千万工程”:今后将先后建设100座集成示范类智慧果蔬工场和1000座润达果蔬工场,为海南年产50万吨放心农产品,年产值达到50-80亿元,带动农民8万人就业,达到生产集约化、作业流程化、产品标准化和管理数据化,形成辐射全县的农业物联网产业体系。
通过农业示范基地的带动效应,陵水农业有望快速健全产业链,广泛推广农业科技,达到富民增收效果。“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就是盯准龙头企业,用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来推动农业现代化,打造出真正为市场所需要的精品农业。”陵水县委书记麦正华表示。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一支新型的职业农民队伍。在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业发展的同时,陵水还积极利用省、县两级财政资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以提高当地农民的素质和农业产业技术水平。截至2016年底,陵水已举办培训班20期,培训骨干农民2800余人。
此外,陵水还探索建立“互联网+农业”的现代化生产经营体系,实施“互联网+农业”建设试点示范工程,计划建设陵水县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在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等关键环节部署无线传感网络,分期分步骤实现“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在全县农业领域的规模试点示范应用。
——创新体制机制促农业科技就地转化
4月9日,2017中国(陵水)南繁论坛一场分论坛在陵水美丽的清水湾畔举行,与会嘉宾提出,要打造南繁与海南相关市县利益共同体,反哺海南社会经济发展。这个由陵水县政府参与主办的农业高端论坛已是第三届,是陵水探索将南繁科技成果就地转、服务本地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尝试。
长期以来,海南南繁产业主要服务于国家战略。作为海南三大重要南繁基地市县之一,陵水参与南繁育种的大量科研成果并没有在本地转化,南繁科研成果如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一直是尚待破解的难题。为此,陵水创新体制机制,主动作为,促进科研成果就地转化:
举办南繁论坛,用好南繁专家资源。2015年起,由陵水县政府参与主办的中国(陵水)南繁论坛已连续举行三届,论坛围绕国家种业安全、中国科研育种体系建设和海南国家南繁基地规划建设等方面议题,组织国内种业科技界人士、政府要员、农业企业家交流交锋、凝聚共识、共商对策,影响力、知名度不断扩大,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政府主动作为,与南繁科研机构深度合作。今年论坛期间,陵水县与上海市农委签订农业领域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上海市农科院海南试验站基础上,在陵水投资建设上海市市级南繁试验基地。据了解,上海市农科院正在陵水培育节水抗旱稻,该品种水稻水田旱田均能种植,且具有产量高、品质好两个重要特性,有望大大提高陵水当地水稻亩产。在光坡镇,已有个别农户试种该节水抗旱稻,并取得良好成效。
深挖“候鸟”人才为己所用。负责指导华中农业大学陵水南繁基地工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是陵水县委、县政府专家决策委员会成员之一,作为陵水县联系的“候鸟型”人才,他正在积极促进华中农业大学与陵水县政府开展农业合作。“陵水未来要紧紧依托南繁基地的技术力量,做好成果转化工作,让南繁科技成果造福陵水本地农业发展。”陵水县副县长黄聪表示,基于地域资源和南繁基地优势,陵水每年都吸引了大批农业科研人才前来工作和居住,陵水县秉承“凝聚、服务、发挥、创造”理念,吸引了一批高层次的“候鸟型”人才作为县委、县政府专家决策委员会成员。
责任编辑:李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