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经观点 正文

推进增长动力变革 构建南海开放前沿

摘要: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30年来,海南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数十倍甚至百倍的增长。与建省前的1987年相比,201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1.8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26.8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30.3倍和24.7倍。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期间,新华社经济分析师就海南发展新机遇专访多位国内外专家,认为海南应抓住新时代我国扩大开放新机遇,主动深化改革、打造更有活力的体制机制,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海洋经济等新动能,通过泛南海经济合作圈,使海南成为新

 新华丝路网海口4月14日电(陈碧琪 余蕊 叶文华吴茂辉 罗江)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30年来,海南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数十倍甚至百倍的增长。与建省前的1987年相比,201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1.8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26.8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30.3倍和24.7倍。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期间,新华社经济分析师就海南发展新机遇专访多位国内外专家,认为海南应抓住新时代我国扩大开放新机遇,主动深化改革、打造更有活力的体制机制,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海洋经济等新动能,通过泛南海经济合作圈,使海南成为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领军力量、开放前沿。

    一、以临港工业为基石,建设海洋强省

海南姓海。海南岛是全国海洋面积最大的一个省,其管辖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海洋国土的三分之二。专家的的一个共识是,海南的未来在海洋。专家建议,海南还需找准产业抓力点,补短板,促发展,依托南海丰富的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

这个抓力点在深海资源。“南海的海底资源还包括有各种金属矿产资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海洋开发的深入,西南中沙群岛海底资源有着非常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巨大的利用价值。”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名誉院长张本说。

南海海底石油与天然气蕴藏丰富,据预测,海南省辖海域有油气沉积盆地39个,其总面积约64.88万平方公里,蕴藏的石油地质潜量约328亿吨、天然气地质潜量约11.7万亿立方米、天然气水合物地质潜量643.5-772.2亿吨,在国际、国内油气资源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专家建议海南适度发展临港工业发展,壮大海洋油气产业,打造南海资源加工基地。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李明杰认为,海南要抓住南海资源开发的历史机遇,在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加快南海资源开发的大背景下,将海南建设成为南海资源开发最为重要的支撑和保障基地。海南应该规划产业布局,合理发展临港工业,要选取海南已有基础或发展前景良好的油气产业、智能海洋养殖装备制造业等,重点在海南西北部布局,形成海南的临海、临港工业发展带。

海口市社科联主席詹长智建议,海南应该依托南海丰富的资源,打造南海资源的加工基地。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海南海洋地下油气资源、可燃冰资源相当丰富,如果泛南海经济合作圈形成了,洋浦可成为泛南海油气资源的储存、加工、交易中转基地,做大做强海洋产业。

    二、培育绿色产业新动能,充分发挥后发优势

生态是海南立省之本,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省的核心竞争力,也为海南提供了可持续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海南在实现“生态立省”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专家建言海南应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

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向世界宣布,将放宽汽车行业外资限制,降低汽车进口关税。这无疑为海南发展新能源汽车提供重要发展机遇。

据悉,按照海南省“十三五”新能源汽车推广目标,到2020年底,海南省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要达到3万辆以上,建设充电桩2.8万个以上。截至2017年底,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1.5万辆,占全省机动车保有量1%左右;累计建成分散式充电桩2881个(其中公共充电桩2323个)。

业内专家表示,基于优越自然环境和岛屿独特的地理特性,海南有条件也有能力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放宽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也将加强市场竞争,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建议海南省政府研究制定在购车补贴等方面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力度;同时,加强充电桩等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创造条件。

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海南省省长沈晓明称,初步计划在2030年前,海南全岛不再有非清洁能源汽车。相关工作将首先从公务用车开展,再延伸到公用车辆和私人车辆。

迟福林建议海南制定取消燃油车的详细时间表。他表示,如果要让海南的PM2.5数据保持在20之内,取消燃油车势在必行,制定出详细的时间表可以有力督促该项工作的开展。

李明杰认为海南应该在西北部工业规划地带重点发展汽车制造等工业,制定产业规划和发展标准,将海南打造成电动车示范岛。

    三、构建市场化体制保障,建设有活力的岛屿经济体

当今世界正快速变化,世界经济正发生深层次变化,论坛期间,经济全球化受阻话题备受关注,中国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探索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世界治理中承担中国责任,专家普遍认为开放是岛屿经济体的生命线,岛屿经济体更需要实现包容性增长,海南应该继续扩大开放,助推发展。

迟福林认为,海南尽管取得了瞩目的发展成绩,但很多政策落地情况仍不理想,作为岛屿经济体,海南发展不仅需要具体的政策,而且有体制保障,具体的政策才会真正地落地,岛屿经济体才有生机活力。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在博鳌论坛期间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海南应该有更大的发展步伐,应该更加国际化和有所作为。只有对外更加开放,建立市场化的体制,通过这些体制要吸引更优秀的人才,海南才能发展起来。所以通过体制改革和更加开放、国际化吸引全球的人才来建设,海南的发展就会加速。

部分学者认为海南仍然需要创造让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的条件,支持经济发展。陈晓东认为,要素流通是岛屿经济发展的动力,受制于自然条件,岛屿经济体对贸易和投资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实现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促进商品和资本的自由流通,有助于释放岛屿经济体的发展潜力。

在探索岛屿经济体的包容性发展方面,沈晓明在博鳌论坛指出,所有岛屿都不能独善其身,安全和发展利益是紧密联系的。要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包容性发展。

海南的呼吁也得到了外宾的呼应,菲律宾巴拉望省省长何塞·阿尔瓦莱兹表示,巴拉望省特别希望与海南共同推动南海之内和南海之外的合作,海南省和巴拉望省都会从旅游一体化中获益,希望双方有更多的具体项目直接谈判。

四、主力推动泛南海经济圈建设,做大南海文章

沈晓明表示,从世界地图看,海南的位置处于世界的中央,海南要打南海牌,要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做贡献,但更要面向世界。

迟福林建议,构建“泛南海经济合作圈”,以海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依托,以海洋产业和服务贸易合作为主题,以建立泛南海自由贸易区网络为重点,以开放性的区域经济合作为导向,将南海打造成为“合作之海”。

“海南应该以打造泛南海旅游合作圈为突破,推动形成泛南海经济合作圈,进而将海南打造泛南海经济合作先导区。”迟福林说。

专家认为,海南打造泛南海经济圈具备客观优势,2017年海南与东盟地区贸易额合计大概是215亿元。占海南外贸总额的接近1/3,同比增长了1.5倍。海南目前已有56个国际友城,其中省级友城32个,友城覆盖南海周边的东盟绝大多数国家和澜湄五国。专家认为打造泛南海经济圈,海南首先应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外交部部长助理陈晓东表示,破解岛屿经济体发展密码,互联互通是最重要的前提。岛屿经济体拥有了便利、高效的基础设施和航运通道,就可以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的地理局限,将资源禀赋转化为源源不断的财富。

专家认为海南应该加快旅游业发展,尤其是着力发展邮轮旅游,争取落地免签、免税购物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以泛南海旅游圈建设带动泛南海经济圈建设。

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认为,构建泛南海经济合作圈应该推动各国在海洋旅游、渔业养殖、海洋减灾防灾方面的合作,并着力把南海发展成邮轮旅游的天堂。

李明杰建议,海南应该大力发展邮轮游艇等多种形式的滨海旅游,支持开通邮轮游艇赴南海旅游航线。

据悉,海南目前已在海口、三亚打造两个邮轮母港,已运营母港航线十条,近五年共接待国际邮轮到访319航次,接待出入境游客57万人次。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炜航建议,应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海口邮轮港、三亚邮轮港二期的建设;在南海岛礁建设国内无目的地的国际邮轮的停靠节点;争取邮轮旅客的离岛退税和离境退税,离岛免税政策以此带动邮轮经济的发展。

皇家加勒比邮轮集团大中华北亚区副总裁崔宏正也建议海南开放快速便捷的签证政策,争取成为自由港,同时争取多点挂靠的航线审批权。

海南师范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研究员李锋建议,进一步深化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政策开放,扩大入岛免签的适用国家范围,同时进一步放宽免税购物的种类、数量、总金额、次数等限制,助推海南旅游业发展。

博鳌亚洲论坛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岛屿研究与可持续发展项目委员会联合执行主席James Edward Randall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在过去短短30年里,海南发生了翻天覆地、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它现在已经成为亚洲范围内,非常重要的智能枢纽。博鳌论坛是海南在智能贸易领域发挥主导作用的象征,海南已经走上高质量发展的正确轨道。

参与调研

中国经济信息社海南分公司 李璇 曾文君

责任编辑:郝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