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引擎”助推文昌提速发展
位于文昌龙楼镇的文昌航天主题乐园(航天科普中心)。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当一名宇航员,探索神奇的太空……”今年暑假,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的瑶瑶来到文昌,参加航空航天主题研学活动后,对航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文昌,作为全国第四座航天之城,拥有唯一的滨海发射场。近年来,得益于航天资源优势,文昌不仅航天主题旅游逐渐兴起,各类航天产业也在悄然集聚,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商业航天和航天数字经济发展势头正足。
海南日报记者8月8日从文昌市政府获悉,受益于航天产业的发展,今年上半年,文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21亿元,同比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58亿元,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兴起航天旅游
8月7日,文昌市龙楼镇,高空俯瞰之下,文昌航天科普中心紧邻风景如画的滨海航天发射场,一批批游客在景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序参观和体验航天旅游项目。
文昌航天科普中心负责人马侠介绍,此次接待上海夏令营团队约90名小学生。孩子们除了参观航天主题科普馆,还游览了文昌椰子王国等景点,研学游深受学生和家长好评。
“景区建设目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旅游产品需要不断丰富,但‘文昌航天’品牌的吸引力实在太大了,游客接待量连年增长。”文昌市旅游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蒋胜利说。
在距离航天发射场约5公里的地方,龙楼镇红海村委会下辖的好圣村,一改以往贫穷落后的小渔村面貌,成为远近闻名的航天科技小康村,航天瓜菜育种、文昌鸡养殖、黑山羊养殖、餐饮服务等产业兴旺,椰林环抱的区块链餐厅,让航天育种瓜菜和龙楼海鲜的美名传播得更广。
龙楼镇党委委员蔡飞燕告诉记者,在航天效益带动下,当地有条件的居民纷纷转行创业和就地就业。截至目前,龙楼镇有商铺900多家,其中酒店和宾馆32家,创造了5000多个就业机会。“航天小学”“航天集贸市场”“航天社区”等在小镇涌现。龙楼镇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从2009年的5559元增加至2018年的1.5万元,年平均增长率13.2%。
催生投资热土
“航天,是文昌的金字招牌,更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唯有全力以赴,担当使命,为文昌未来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文昌市委书记钟鸣明说。抢抓机遇,文昌市高标准完成了《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概念性规划》和《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起步区概念性规划》编制,并设立了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抓紧筹备组建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平台公司。
今年以来,作为文昌国际航天城起步产业孵化区,文昌航天超算中心大数据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正有条不紊地推进中。目前,文昌航天国际影视中心、杭州数亮科技公司等一批航天数字经济产业项目已落地进驻,中科院计算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联想集团等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均表示有意向落户文昌,计划建设文昌国际信息技术研究院、航天离岸数字版权交易中心等。
文昌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晓桥表示,文昌将紧紧围绕“打造航天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基地”战略部署,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创新发展方面狠下功夫,争取商业航天发射项目和国家重型运载火箭总装总测厂房项目等落户文昌。
助力生态环保
打开电脑,点击大数据服务平台,文昌市地图映入眼帘,全市辖区被划分为多个责任网格,每个网格都有相应的工作人员。网格工作人员通过手机APP平台,连接电脑“中枢”,可及时对地面实施监控……这是航天大数据在文昌的应用。
今年1月,海南省首颗商业遥感卫星“文昌超算一号”成功发射。依托卫星“天眼”,文昌市率先试点应用资源环境监测监管大数据服务平台,开发了河长制APP、两违整治APP、生态环境监管系统、打击非法采砂监管系统以及全市三防与智慧水务监管智慧系统,借力航天科技,呵护蓝天碧水。
“‘文昌超算一号’与多颗长光卫星组网,可实现超大海域的快速覆盖,及时获取海域精细基础信息,围绕生态监测、海洋资源勘探等工作,提供全方位的遥感数据和产品服务。”海南聚能科技创新院院长邢青涛说,卫星遥感大数据助力环保的做法,文昌率先探索了经验,将来在整个海南甚至全国范围,都可以推广、复制。
文昌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文昌将用足用好省政府关于支持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的七大政策,紧紧围绕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要求和目标,按照“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的理念,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来源:海南日报 记者:李佳飞)
责任编辑:叶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