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东方:探索实名推荐干部制度,让干部选任更加民主科学
近年来,东方市人事制度改革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出台了《东方市实名推荐领导干部人选办法》,着力将干部初始提名环节由“无名推”变为“实名推”、“无责推”变为“有责推”、“私下推”变为“公开推”,大大提升提名推荐的广泛性严肃性科学性,从源头上牢牢把住推荐干部的质量关和责任关。
明确主体,为组织选人配上“望远镜”
虽然干部干事工作日趋科学化、规范化,但传统的选人用人制度仍然存在选人用人视野不宽,对干部了解掌握不全面,提名推荐环节民意失真,导致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等现象时有发生。
“干部推荐本身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如果对干部不了解、不掌握,实名推荐出来的干部就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看走眼’”,东方市委组织部分管干部工作的副部长袁兴权说。“而平时最了解干部的人,都是那些有工作来往,或单位里的领导干部,他们最了解本单位的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实绩和现实表现,甚至‘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朋友圈等”。
《办法》明确,把推荐主体限定在“对推荐对象具有知情度、关联性的个人”,具体将根据推荐岗位情况,锁定在四类人,即市级领导、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工业园区和华侨经济区党政正职及干部个人。把推荐权真正下放给那些相对熟悉情况的领导干部、单位同仁等经常有工作接触的职位和干部个人进行推荐,切实解决组织部识人察人面不广的问题,扩大组织用人视野,拓宽干部人选来源渠道,为干部选拔工作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
在今年实行实名推荐的13个副科级领导干部中,推荐主体是具体分管的市级领导有3人、单位“一把手”有6人、干部自荐4人。
公开程序,让实名推荐成为“赛马场”
“推荐主体要如实填写推荐职务、推荐理由,重点说明干部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情况,并申明与被推荐对象的关系。一概不受理口头、电话、网络等方式推荐干部”《办法》中一条铁律让“实名”落到了实处,也把推荐工作置于了“众目睽睽”之下。
为了确保实名推荐的公平公正,《办法》制定完成是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框架内进行制定的,并按照启动实名推荐、发布推荐预告、组织开展推荐、分析审核推荐材料和确定建议人选等程序进行统一部署。
“在每次进行实名推荐之前,市委组织部门都会采取印发文件和网上公开等方式,将实名推荐职位、任职条件和资格、推荐人数、提名时限、受理电话及地址等在一定范围内向推荐主体进行公布,保证实名推荐的所有方式和程序都在公众的监督之下。”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科符尚颖介绍说。
“对每位拟定的建议人选,市委组织部都会在本单位内进行干部个人实绩公示,让被推荐的对象在大家的监督下比人品、比实绩、比能力,是非常公平公正的”,通过个人自荐走上学校领导岗位的八所中学周志民说。
入库考察,让推荐对象经过“显微镜”
“实名推荐不是一推就得、一推就定,对确定的建议人选还要经过严格的干部考察程序进行考察,考察不合格的同样不能任用。”许多干部表示。
《办法》规定,对每位实名推荐的对象,市委组织部都会经过严格的组织审查,通过无任用推荐、综合分析研判比选,确定符合条件的的初选对象,并被分为2类:近期可以使用的建议人选、尚需长期培养的后备干部,并全部纳入实名推荐信息库。对符合资格条件的建议人选,市委组织部将对其进行组织考察,深入详细考察干部的德能勤绩廉表现情况和群众口碑;对确实比较优秀,但没有列入建议人选范围的,将作为后备人选进行综合管理和跟踪培养,并在后期根据全市单位领导班子建设需要,适时向市委推荐符合人选。
让组织部倍感欣喜的是,在第一次实名推荐干部结束后,市委组织部在教育系统以同样职位和条件进行了无任用考察推荐,重点检验实名推荐的可靠性、公认度,结果显示该系统2名实名推荐对象均在无任用考察推荐中获得非常高推荐率。
“通过实名推荐+无任用推荐办法,能大大提升选人识人的精准度,大大缩小了推荐范围,实现了‘优中选优’的目的”袁兴权说到。
从严追责,让推荐工作有了“护身符”
真正为实名推荐保驾护航的,是悬挂在每位推荐主体和被推荐对象头顶上的“追责”利剑。
《办法》中明确,实行实名推荐责任追究制,具体明确了4种责任追究情形:对推荐对象有疑点、有反映但不认真核实仍然推荐的;对明知所推荐干部有严重问题但隐瞒事实坚持推荐的;对在推荐中搞串联等非组织活动的;对不如实介绍考察对象情况,出现人情推荐、照顾推荐或造成带病上岗、带病提拔的。一经查实,五年内将取消推荐人和被推荐人的实名推荐资格;如果被推荐人被推荐上任后五年内违犯党纪法规的,将对推荐主体进行责任追究,并视情节给予相应的党政政纪处分。
坚持“谁推荐谁负责,谁犯错必追责”实际上是把实名推荐主体的权利和责任捆绑在一起,从制度上将干部初始提名的责任“由虚变实”,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干部初始提名阶段不好监督、没人监督的问题。
“实名追责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只要本着公道正派、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干部有充分的了解和信心,就应当大胆为那些忠诚干净担当、不出事的好干部谋出路”东方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表示。
从今年实名推荐的实践情况看,各级推荐主体并没有因实名、追责而出现不愿、不敢推荐干部的现象。(通讯员:符吉亮;来源:中共东方市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