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儋州 正文

海南儋州连续6年评选民族团结进步家庭,以点带面培育社会新风尚

摘要:从2013年开始,在黎族、苗族“三月三”节庆活动期间,儋州市在兰洋镇、南丰镇、雅星镇等民族聚居镇,评选表彰民族团结进步家庭,一批少数民族地区“孝敬父母家庭”“团结和睦家庭”“教子有方家庭”涌现出来,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了团结和谐的民族工作氛围。

 每一顿饭菜,都要分开来做:年轻人吃的一般火候即可,但年迈的父母吃的那两份,都要煮得柔软、熟烂一些。这样看似琐屑小事却很耐心地伺奉,儋州市南丰镇尖岭村村民孙国养坚持了多年。今天,他激动地说:“我父母都快90岁高龄,要多从细节方面照顾他们,就像他们呵护小时候的我一样!”

细微之处见精神。4月15日,包括孙国养一家在内的10户少数民族家庭,获评儋州少数民族地区“孝敬父母家庭”称号。同时,儋州还表彰了该市民族地区10户“团结和睦家庭”、10户“教子有方家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儋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符志权介绍,从2013年开始,在黎族、苗族“三月三”节庆活动期间,该市在兰洋镇、南丰镇、雅星镇等民族聚居镇,评选表彰民族团结进步家庭,一批少数民族地区“孝敬父母家庭”“团结和睦家庭”“教子有方家庭”涌现出来,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了团结和谐的民族工作氛围。

孝敬父母,感恩反哺

一位普通农村家庭妇女,为了给家里老人治病,抽空学习医术,有效缓解了老人的病情。这位妇女名叫温月琼,是儋州市兰洋镇番新村村民。她介绍,公爹、公婆都已年逾八旬,尤其是去年公爹患了重病,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温月琼在请医生帮老人治病同时,自己也跟着学会了火疗、理疗技术,平时坚持给老人治疗。不到一个月,老人可以下床走路,并逐步康复。

对此,温月琼充满深情地说:“孝敬父母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也是我们的福分!”

儋州市南丰镇新村村民符志忠的父亲年过七旬,患有重度残疾,坐轮椅已有8年。每天早晚,符志忠都给父亲擦洗身体、喂送食物和伺候老人上厕所。此外,为了避免老人患褥疮,无论多忙,符志忠每天都要搀扶父亲散步。朝晖夕阳下,这两个慢慢前行的身影,定格为感人至深的美好画面。

正如古籍《增广贤文》曰:“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随着儋州在少数民族地区连续6年评选“孝敬父母家庭”,对父母感恩反哺,正成为各方的共识和行动。

和睦家庭,夫妻同心

“我与妻子结婚20多年来,几乎没有因为什么事情红过脸!”今天,儋州市南丰镇油麻村致富带头人赖干文微笑着说,“当意见不一时,我们总是用理智的态度去沟通。”

“红脸”是一句当地方言,指吵得脸红脖子粗的意思。

20多年如一日,相识相爱,相知相守,这是儋州少数民族地区“团结和睦家庭”典型特点之一。

“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南丰镇头佑村村民温思海说,结婚以来,他们夫妻俩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除了保持自己家庭的长久和睦,平时还帮助邻里调解家庭生活矛盾,从而带动周边村庄都形成了关系融洽、和谐有序的氛围。

与赖干文、温思海家庭一样,获评今年儋州市少数民族地区“团结和睦家庭”的还有雅星镇的符正毛、符步中、符彦旗家庭,南丰镇的叶树洪、朱永雄家庭,兰洋镇的王明春、黄明安、林小霞家庭。在采访中,记者深深地感受到,这10户家庭都有一个共性:团结和睦,夫妻同心。

教子有方,成人成才

谈起子女都已成人成才,今年52岁的儋州市南丰镇南丰社区居民何志坚一脸的自豪和幸福。

“我的一儿一女都考上了大学,这离不开我们对他们朋友般的沟通和教育。”今天,何志坚深有体会地说,教育子女,首先要做到家庭和谐、夫妻关系融洽,给孩子树立了团结的榜样;其次是平时不打骂孩子,即使他们做了错事,也是苦口婆心地讲道理;做父母的,要时常站在孩子角度,换位思考,尊重孩子的选择。

同样把孩子培养成大学生的,还有儋州市兰洋镇番打村村民盘文安。这个村处于崇山峻岭之间,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盘文安的家境也不好。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盘文安用心教导孩子,其女已经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提及教育孩子的方法,盘文安认为,一方面要多鼓励孩子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另一方面也要支持孩子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在相对宽松的环境里增强信心、锻炼意志、劳逸结合。

何志坚、盘文安与其他8户家庭,同时获评今年儋州少数民族地区“教子有方家庭”称号。这些家庭,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做到了宽严有度、平等对话,因而让孩子们实现了成人成才。(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记者:易宗平 谢振安 通讯员 李珂)

 

责任编辑: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