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275名村支书做“家庭作业”
利用业余零散时间,读完了《塘约道路》,有什么心得体会?今天,儋州市那大镇石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范国文一边摩挲着这本书,一边感慨道:“我们石屋村也有过耀眼的发展成绩,曾经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北有大寨,南有石屋’!”
范国文介绍,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石屋村建成了运输队、粮食加工厂、橡胶加工厂、淀粉加工厂、卫生院、电影院等,集体存款达107万元、粮食储备达138万斤,是全国闻名的“双百万村”。不过,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石屋村原有的发展模式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逐渐沉寂下来。
石屋村如何重振昔日辉煌?范国文读了学者王宏甲的著作《塘约道路》发现,书中讲述的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通过探索实施“村社一体、合股联营”模式,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转变值得借鉴。深受启发的范国文写了学习心得,认为“目前石屋村可以考虑走集体化道路,以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村生活城市化”。
“想法很好,但要具体化。”儋州市委书记张耕看了范国文的学习心得后,在上面写下这句话。
今年上半年,儋州市委组织部向全市275个村(社区)党支部,赠送了由省委书记刘赐贵推荐的《塘约道路》一书,并给各支部书记布置了“家庭作业”——结合各村(社区)写心得体会。
全市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的心得体会文章,张耕一一批阅。对结合实际、动了脑筋的文章,他予以点赞——“很有想法”“真实感想,言之有物”“很好的体会感想,有学习,有对照,有具体做法”。而对脱离实际,甚至照抄网上资料的文章,他则要求“重写”,要求明确所在村发展思路,并安排镇党委书记督办。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儋州通过组织村(社区)干部攻读在职大专、参加政治思想和业务培训,加大农村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基层各项工作的发展。
以脱贫攻坚为例,据儋州市扶贫办统计:今年上半年,该市用于扶贫的三级财政资金总投入达到3.06亿元,在基层干部共同努力下,全市农村已发展188个特色产业项目,使贫困户有了增收致富的产业依托。儋州市副市长符巨友表示,将继续凝聚包括基层干部在内的多方力量,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特约记者:谢振安;通讯员:李秋欢。)
责任编辑:江涛